现在内容营销非常流行,已经成为营销市场的主流方式了,很多企业也喜欢用这种方式来进行营销。但是企业做内容营销的时候,也要避免走进误区,那么企业内容营销误区有哪些呢?下面为大家介绍下。
企业内容营销误区:
一、内容就是植入。
植入一词常与影视剧挂钩,在以图文为主要方式之一的内容营销领域,许多企业将内容营销简单理解为将营销信息植入到图文之中,其实这是一种误解。
内容营销的核心确实是营销,需要让消费者感知到营销信息,但前提是营销信息不会引起消费者反感,如果植入过于生硬,消费者继续浏览内容的欲望就会大幅下降。因此,如何把握好营销程度与内容深度的平衡点以及内容与营销之间的有机结合,是企业开展内容营销的必修课。
二、内容由KOL引领。
许多企业主有一个根深蒂固的意识,即KOL(关键意见领袖)引领一切。诚然,行业名人确实拥有比较高的感召力,可以吸引其粉丝群体争相购买,但内容营销领域也开始出现一个新趋势,即随着消费者愈来愈理性,他们在决定是否购买某种产品时,会更倾向于该领域的资深素人或身边人的反馈,即KOC(关键意见消费者),这一倾向在某些特定产品上表现尤为明显。
例如美妆个护及3C数码。消费者理性,意味着他们不会盲目跟随名人效应,会回归实际,选择相信离自己近的人,企业进行内容生产时需要围绕这一趋势展开。
三、内容需娱乐化。
内容营销领域存在一种现象,企业为了追求浏览量,会将内容过度娱乐化,事实上,这并非长久之计。内容营销要达到比较好的效果,趣味性是一种好的途径,但本质上,内容在成长上给消费者带来的帮助才是其受欢迎的根本原因,趣味性只是辅助作用,不能本末倒置。
在生产内容时,首先要保证内容的质量,然后再用趣味性去改造,否则只有趣味,尤其是缺乏内涵的趣味甚至过度娱乐化,虽然可以博得消费者一笑,但消费者并不会因此就对产品产生好感,最终的销售转化效果并不会理想。
以上3个误区,很大程度上是企业内容营销效果不理想的主要原因,企业在开展内容营销时需要做到精准识别并及时避开。
企业内容营销如何提升?
1、数据支持
经常混迹学术圈的人都知道,我们在写论文的时候,拿数据说话会增强可信度,数据的来源越权威,内容就越有说服力。在输出的时候可以插入图表、报告、某权威机构发布的数据等,来构建客户的信任。
比如香飘飘奶茶的广告词:杯装奶茶开创者,一年卖出10亿多杯,杯子连起来能绕地球一圈。香飘飘奶茶销量的优异成绩离不开成功的广告定位和宣传,而短短的一句广告词中,运用数据体现了大众对它的认可,也给观众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2、巧蹭热度
很多内容硬蹭热点,生搬硬套只会把客户推远,但是如果热度蹭得巧妙,内容衔接紧密,体现产品/服务特性,真的可以实现零成本引爆阅读量,达到引流转化的效果。
关键在于适度掌握,比如企业是一家教育机构,每年的高考热度是“不蹭白不蹭”,因为高考的热点就是他们行业内最能引起关注的事情之一,这类的文章能吸引考生和家长的关注,达到引流的效果。
巧蹭热度之后,还要借题发挥,输出的内容不可能只是介绍这个热点话题,要以这个热点话题作为切入点,先抓住客户的眼球,再引导客户浏览后面的产品相关的内容。
3、输出干货
干货,大概是指行业内没有水分的知识科普或经验分享,是一种有价值的内容营销。比如微博上一些自媒体大V会分享自己做自媒体的经验,这些经验内容会帮助有需要的人少走弯路,同时也能达到吸粉的目的。
4、突出卖点
什么是卖点?是不是竞品没有,只有我有的特点才是卖点?当然不是。比如当时OPPO的一款手机的广告词:充电5分钟,通话2小时。
同期的竞品没有这样的特点吗?当然有,但是OPPO把它当作卖点提出来,把消费者的注意力都吸引到快速充电的特性上。毕竟不是每一个消费者买手机的时候都会做功课,查看每一款手机的参数。
总之,在做内容营销的时候,一定要避免进入误区,如果营销的成果不理想,在没有误区的情况下,就要考虑是不是方式不合适,改进方式或是将内容营销的方式进行提升即可。
推荐阅读: